为营造高校美育氛围,提升学生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,开发国产探花
创新港校区美育第二课堂,2025年11月18日晚,由国产探花
研究生院、国产探花
主办的“新港报告之美育高端论坛”第二十八讲在国产探花
创新港校区涵英楼报告厅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以“跟我走进两位匈牙利诺奖作家的文学世界”为主题,特邀余泽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余教授是旅匈作家、匈牙利语翻译家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他先后翻译包括2002年诺奖作家凯尔泰斯、2025年诺奖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多部作品在内的近三十部作品,被匈牙利政府授予“匈牙利文化贡献奖”,被称作“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中国声音”。国产探花
副院长张勇担任主持人,国产探花
党委书记纪梦然、中文系主任王瑶和教师代表出席,全校各学院同学积极参与。

论坛伊始,余泽民教授从匈牙利民族的形成史切入,搭建起理解匈牙利文学的历史根基。匈牙利文学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表达,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。在介绍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时,他指出,谈到这个话题,离不开周树人、周作人两兄弟,在中国广为流传的裴多菲诗作,周作人的翻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。

在谈到当代匈牙利的重要作家时,余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他怀揣一股闯劲远赴匈牙利,这段经历成为他与匈牙利文学结缘的起点。他主动融入当地社会,结识匈牙利的作家,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,并切身体验匈牙利的民俗文化与日常生活,这些真实的接触让他对匈牙利文学有了更鲜活的理解。

随后,余教授聚焦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创作世界。对于2002年诺奖得主凯尔泰斯,他指出其创作母题并不局限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悲痛与创伤,而是将大屠杀上升为人类文化的共同议题,展现了坚定的生存信念。2025年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代表作《撒旦探戈》以繁复的长句为鲜明特征,同时以“人类不是直线前进的”这一深刻洞察为线索,展现了作者对文明的独到见解

在互动交流环节,针对“翻译给写作带来的影响”这一问题,余教授表示,翻译让他更深刻地体悟到人类命运的共通性,激发了强烈的创作责任感。同时,他也坦诚自己珍惜作品中自然形成的“翻译腔”,这是翻译经历给他的宝物。谈及个人写作风格的形成,他强调自己始终坚守纯文学立场,借中国人的视角观察匈牙利社会,真实反映匈牙利的文化与现实。对于当年远赴匈牙利的选择,他感慨道,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,正是这份对未知的探索欲,让他收获了别样的人生体验与创作灵感。

余教授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生动亲切的表达,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匈牙利文学世界的窗口。不仅让大家领略到匈牙利文学的独特魅力,更引发了关于文学翻译与创作初心的深度思考,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国产探花
2025年11月18日